Copyright © 天府信息快讯 蜀ICP备2021005531号
萍乡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从古至今,没有成为一国或一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虽有丰富的地下矿藏尤其是煤炭等自然资源,但已开采100余年渐近枯竭。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中,无论是从地理、历史还是从资源几个角度看,似乎难以找到发展优势。但是我说,萍乡有“三独”: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极为独特的历史资源,当地独有的人脉资源。所谓“独有”,就是这三种资源从某一个侧面来看,属于“人无我有”。“人无我有”就是市场竞争优势,也就是加快发展的优势。
一.从萍乡的发展史来看,成功者的眼光往往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近代史上,萍乡有两位非常著名的成功者,一个是1898年主持发现萍乡煤矿并建成中国在当时最大的“煤铁厂矿公司”——“汉冶萍”公司的清末洋务派人物盛宣怀;一个是1929年主持安源煤矿工人运动、秋收起义并由此建立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获得全国革命胜利的毛泽东。他们的眼光是着眼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是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反复、比较分析。无论是“办洋务”,还是“闹革命”,他们就看到了萍乡等几省交界地区的“独有”。
盛宣怀为什么能到江西萍乡找矿?又为什么将“汉阳、大冶两铁厂与萍乡煤矿”合并组建“汉冶萍公司”?据史籍记载:最初,盛上司李鸿章之密谕及其本人选择煤矿勘测之地并非江西,而是湖北。但是,即使在湖北煤铁开采总局成立(1876年初)后,历经艰辛的盛宣怀仍然能够实事求是的继续求索。因为湖北荆门当阳观音寺的窝子沟和三里冈蕴藏量有200万吨,煤坚好。但是他在观音寺实地勘测及发现当地村民已乱开采及进口“洋煤”极不划算时,又派德国矿师赖伦.克利玛等在长江沿岸进一步深入勘矿。此时的盛宣怀,因初时办矿受挫,赔垫巨款已受到了政府的弹劾及降级调用处分;其上级李鸿章训斥他“实属办理荒谬”,下令裁撤荆门矿务局。但是,盛宣怀另辟蹊径。“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898年,赖伦.克利玛勘得江西煤矿“质佳苗旺,数百年采之不尽……其煤炼制焦炭,足供湖北铁厂之用,煤质之佳犹胜开平,轮船、铁路最为适合。”且储量极为丰富,“据云,萍乡全境,含煤三万万吨,由坑道入,或又矿井深至六百五十英尺之点,可取之至尽。”,萍乡煤矿的储量(3万万吨)较湖北荆门(200万吨)大得多。盛宣怀即“圈购”之并投入巨资开采。“圈购”即垄断,后又干脆将“汉冶萍”三地矿、厂联为一公司;显然,盛宣怀在发现并经营萍乡煤矿的进程中不断加强对该矿的整体的直接控制。从盛宣怀在萍乡的成功之道看,他敢用“洋匠”,在受挫被处分后仍继续易地勘测,在确见大矿时立即垄断并进而与湖北两地之矿联营。他看到了萍乡煤矿的发展优势,既深入实际又高瞻远瞩。他办矿走过弯路,受过处分,挨过恩师训斥,但能从中汲取教训,针对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坚持探索、果断决策,终于在萍乡煤矿的勘测、圈购、经营中获得了成功。从受命勘矿(1895年)至在萍乡煤矿渐获得经营成果(1909年),他经过了34年在实践中的艰难历程。
毛泽东为什么能在湘、鄂、赣三省交界的井冈山、萍乡一带搞工人运动、发动秋收起义?根据马克思、列宁最初的理论及实践(10月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最初的着眼点并非农村——何况是三省交界 边远内陆山村。但是,即使在“秋收起义”后因违背“攻打长沙”的中央命令退后上了井冈山,与王佐、袁文才等绿林好汉建立根据地后,已受到“撤职”(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一职)处分的毛泽东仍然实事求是地继续求索。他在井冈山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论断,艰苦奋斗了28年(从创建中国共产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终于走出了在数省交界的山村等敌人力量最薄弱的地方建立红色政权,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中国道路。从建党到建国,他经过了28年在不断反复实践中的艰难历程。因此毛泽东在其名著《实践论》中提出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一科学论断。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反对“钦差大臣满天飞”,主张“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在军事上,他主张“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因此,他成功了。从某种角度他看到了边远山村闹革命,成大事的独特优势,所以,他成功了。
二.从萍乡的现实状况看,要获得成功只有扬长避短。
回首当年,甚至可以说:通过对中国国情的反复具体分析和亲身实践,鉴古知今。萍乡若和“沿海城市”、“省会首都”比市场竞争优势,只有扬长避短。萍乡的优势在哪里?就在“三独”。自然资源与历史渊源人所共知,我这里侧重分析一下“当地独有的人脉资源”。
(一)100多年前,在中国内陆三省交界的萍乡(安源),就有了德国人的足迹,就有了历史名人张之洞、盛宣怀、张鑽臣等的介入;并且在这个地方,89年前,又有了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领导的开创性的中国革命,进而到1949年建国,1976年毛泽东逝世。以盛宣怀、毛泽东为代表的两大系列人物先后在一个地方都留下了丰富的人脉资源。从盛宣怀说:他是“汉冶萍”煤铁厂矿的创始人,“首任总理”,“洋务运动”中的实干家,全国11个行业第一名记录的首创者,属下之企业员工在近百年中的至少达几十万人,在国内外尤其是经济、文化、教育界有着极为巨大的深远影响;他是留下了前后长达86年,有字1亿的档案材料,文物17.5万件的“生于非常之世、一生可圈可点之处多矣”之历史名人;他是有七妻,八儿,八女甚至重孙辈中人丁兴旺,个个皆非等闲之辈之江南望族。具有这样的人脉在近代史中屈指可数。从毛泽东来说:他是萍乡工人运动、秋收起义的发动领导者,中国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根据地革命道路和革命理论的首创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创者,第一任国家主席。其属下是全国、全党、全军各方面人士,仅“秋收起义”带出来的安源煤矿工人就有杨得志上将等若干人;他留下的公开出版的《毛泽东选集》5卷及《毛泽东诗词》等著作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他的妻子、儿、孙在中国皆有影响,尤其是贺子珍,乃是湖南永新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老红军,去世后经邓小平北京八宝山批准入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最高等级馆一室保存骨灰。这些文化、历史、人脉,再加上刘少奇、李立三同在安源工人运动中的历史,不仅世所罕见,而且由于京剧《杜鹃山》、油画《毛泽东去安源》脍炙人口早已广为流传。具有这样人脉的人物在中国甚至世界历史上恐怕没有几个。在全国,从近代史看,同时具有盛宣怀、毛泽东人脉资源的地方在哪里呢? 答案只有一个:江西萍乡。更何况历史上还有中共早期领导人张国涛、中国之“保尔.柯察金”(军工专家)吴运铎等萍乡籍人脉。
二、人脉资源的价值:
①名人效应——
“名人故里”在旅游业中的效应是难以估量的——近几十年到湖南韶山、四川广安、浙江奉化、江苏无锡等地游人如织;四川广元称“女皇故里”(武则天),江油称“太白故里”,仪陇称“元帅故里”(朱德),来的客多,销的货畅;我现所在之四川德阳下辖一县名“中江”,不太有名,但该县人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名震中外。自从打出了“英雄故乡”品牌,全县社会政治经济上了一个台阶。此种事例不胜枚举,一个人与一个城市,一块地方的关系既是“人脉”,其无形价值难以估量。
②家族效应——
运用某“家族”的人脉推动改革开放,引进科学技术不仅资金信息的成功例证莫过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对于“荣氏家族”之举措。1986年6月18日,小平同志等接见来自世界各国的荣氏家族的亲近400名,组成的“回国观光团”,发表了《争取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为题的讲话(并收入《邓小平文选》),后又选举荣毅仁为国家副主席,引起世界瞩目。荣毅仁牵头组建的“中信公司”成就巨大,在此仅举一例:中信公司1981年2月为中国二十二项重点项目江苏仪征化纤工程在日本发行100亿日元债券,挽救了因投资不足准备下马的大型企业。该企业目前已成为国家骨干纺织企业,税利大户,有几万人就业。债券的利息率与企业的利润相比微不足道。在改革开放之初,荣氏家族之人脉为全国树立了一个利用外资的成功典范。众所周知,同样一件事,有些人能干成,有些人在同等条件下就干不成,这就是因为其“人脉”不同。“人脉”包括“名人效应”、“家族效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无处不在,影响巨大。准确、恰当地发挥各方面例如海外侨胞“广泛的商业人脉,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习近平语)。
萍乡既有名人,又有家族。如本文前述,盛宣怀、毛泽东等此均开创了成功伟业。萍乡煤矿之首任矿长 张鑽臣亦是如此。据我看到一张照片——“萍乡煤矿最初由张鑽臣创办于1897年”。若真如此,就是说:萍乡煤矿的发现人物和时间都要更正。史载:萍乡煤矿是1898年(即距今120年前)由德矿师赖伦.克利马等人奉盛宣怀之命沿长江沿岸(即大冶、荆门矿之后)勘测发现的。盛宣怀即“圈购之”。即为盛派人发现又何来“圈购”之说?“圈购”者“整体购买”也。故我认为:在1898年前,萍乡煤矿被发现及有人主持大规模开采。但赖伦.克利马又以现代手段勘测并上报盛宣怀。盛宣怀从张鑽臣等发现并已开采者手中“圈购”为己有,在此基础上1908年又进一步组建“汉冶萍”公司。张鑽臣之功在当地普遍被认可,有“张公祠”可证。在萍乡煤矿张氏家族之人脉不可小视。即以首任总务处处长张德盈(字“崧生”)而言,其子、孙一脉遍布江、浙、秦、湘数省。我为其外孙在川亦71岁,在当地金融界、文化界并非一无所为,极愿为“萍乡”安源尽绵薄之力,此次能参会,不胜荣幸。
故建议:
一.借此盛会,将萍乡“三独”尤其是独有之人脉资源进一步挖掘、宣传,扬自人无我有之市场竞争优势,建“红色旅游”,“景观旅游”、“工业旅游”之景区,促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之转型。广交四海之友尤其是其已有之“人脉”之友,在全国进一步改革开放中大有作为。迎贵宾,观四海,建“微信”,编影剧,名利双收。
二.与同为国家工业遗址汉冶萍煤矿厂矿公司所在地之“汉阳”、“黄石”加强联络,互通共建“汉冶萍”公司遗址信息。渐渐开通原有之“绿皮小火车”及由萍乡至湖南株洲运煤之火车,努力融入“长江经济带”。借一江春水,传“莲花血鸭”(江西名菜)。
三.明春在汉阳召开之第四届“汉冶萍”国际研讨会又是一重大机遇。萍乡要早做各种准备,既有老朋友,又交新朋友。及时取得江西、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支持,跨市、省界,谋取旅游等各多收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定能获得更大的发展优势。
(荣鸿琪) [自我简介; 荣鸿琪, 男, 1947年2月生,祖籍江苏无锡荣巷,父母辈与今国家工业遗址“汉冶萍”公司、“宝鸡申新纱厂”有较直接深厚之关系。本人为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德阳支行退休干部,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
欢迎访问天府信息快讯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