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天府信息快讯 蜀ICP备2021005531号
近日,阆中蚕桑丝绸业界的专业人士发起,阆中市文化名城研究会(简称名研会)组织召开本土专家学者座谈会。深入挖掘和传承阆中独特的蚕桑丝绸文化魅力,探讨未来发展的新思路和新动力。座谈会由名研会会长张治平主持。
座谈会吸引了来自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阆中档案局原局长名研会副会长丁荣华、阆中市志办原主任名研会副会长王国成、名研会秘书长赵君、中国未来研究会会员市政协文史研究员老科协副会长秦嘉顺、南充市人大代表阆中市政协文史研究员蜀道研究学者柯敏、四川省丝绸协会及名研会研究员刘凯旋、名研会研究员孙正建、袁天文等应邀出席交流座谈。与会人员围绕重振阆中蚕桑丝绸产业这一主题,展开热烈深入交流。
原阆中绸厂仿苏式建筑风格的老车间(图片来源于网络)
座谈会上,秦嘉顺首先结合个人亲身感受,介绍了阆中蚕桑丝绸产业的悠久历史,提出了振兴阆中蚕桑丝绸产业的建议。他指出,阆中作为历史上著名的蚕桑丝绸基地,不仅产业资源丰富,而且文化底蕴深厚。阆中目前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亟需集合多方智慧,搶抓机遇,传承并充分利用阆中独有的蚕桑丝绸文化,将阆中的传统优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高质量推动传统蚕桑丝绸产业振兴。
与会同志紧密围绕传承利用丝绸文化,助推阆中现代化建设,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一致认为,一是阆中蚕桑丝绸产业影响瞩目。早在夏周时期就名扬天下。上世纪二十年代产品两次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被国家誉为蚕桑之源,丝绸之城。丝路之地,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来阆视察。建于1938年的阆中蚕种场曾经是西南地区最大蚕种基地。百年老厂阆中丝绸厂作为国家工业500强,产品誉为软黄金,丝绸出口免检。二是阆中蚕桑丝绸产业优势突出。阆中蚕桑丝绸产业集群度居全省前茅,撑起全省丝绸业半壁山河。阆中丝绸厂曾帮助云南曲靖建成云南唯一丝绸企业,先后帮扶全国71个地区发展县(市)乡缜产业,为南充阆中城市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三是阆中蚕桑丝绸文化底蕴厚重。阆中位居历史上“丝绸之路”和古蜀道,又是川陕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阆中辉煌灿烂的历史积淀出丰厚的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拥有各级领导专家学者来阆不可多得的各类文献资料,科研著述和文化遗存。四是振兴蚕桑丝绸产业时不我待。
阆中蚕桑丝绸产业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特有乡土产业,跨越百年积淀下来的蚕桑丝绸文化是阆中引以为傲的宝贵精神财富,讲好蚕桑丝绸故事,振兴蚕桑丝绸产业非常必要。一要形成共识。擦亮丝绸之路,蜀道阆中蚕桑丝绸名片。以习近平关于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论述精神为引领,丰富载体,厚植全社会重视传承蚕桑丝绸文化的社会氛围;二要统筹规划。整合蚕桑丝绸文化,古"丝绸之路”,古蜀道,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资源,综合建立保护传承工作清单。借助保护利用蜀道机遇,从实从细清理发掘全市工业遗存,收集提炼丝绸文化,争取纳入全国全省保护名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防止文物文化流失毁损;三要传承利用。活化资源赋能蚕桑丝绸文化发展,精心建立丝绸博物馆,再现蚕桑丝绸生产工艺。紧扣阆中創建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推进蚕桑丝绸文化与古城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谋划丝绸文化旅游线路。围绕“工业强市,文旅兴市”,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载桑养蚕。政府主导,争取政策,引进资源兴办精干丝绸企业,形成新质生产力,为阆中发展增添新的经济增长点,助推阆中现代化建设。
张治平对与会同志发言给予高度评价,对座谈会提出的真知灼见表示将梳理上报决策参考。他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从保护传承农耕文化和工业遗产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角度来看,阆中蚕桑丝绸产业的振兴不仅是对地方经济的贡献,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阆中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蚕桑丝绸的重要基地,巴蜀文明起源与蚕商丝绸密不可分。古阆中位于嘉陵江中游,是巴蜀丝绸文化的原乡,这一独特的历史地位为阆中蚕桑丝绸产业的振兴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一定要以阆中的长远发展为理念,充分认识传承发展阆中蚕桑丝绸文化重要意义,以弘扬传统蚕桑丝绸文化为载体,推动阆中国家5A级城市经济社会創新发展。全社会都要深刻理解阆中蚕桑丝绸文化的历史地位和深刻内涵,记住先辈们的辛勤奉献,留住先辈们的聪明智慧,把先辈们的理想作为推动新时代阆中现代化建设的永恒动力!(袁天文 秦嘉顺)
欢迎访问天府信息快讯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