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天府信息快讯 蜀ICP备2021005531号
11月14-15日,筠连县苗学会应珙县苗族文化发展研究会邀请,参加了在珙县玉和苗族乡凤凰苗寨举行的“笙声不息·福禧苗年”珙县苗年节暨芦笙文化节,观摩了中共珙县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宗教事务局)、中共珙县玉和苗族乡委员会、珙县玉和苗族乡人民政府主办的民族团结进步文艺展演。
(韩世全会长参加“珙县苗年节祈福仪式”)
在凤凰苗寨苗族文化体验中心二楼会议室,来自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云南省威信县、泸州市古蔺县、叙永县、本市兴文县、珙县、筠连县等地34名芦笙手、学者,参加了“西部苗族芦笙文化研讨会”。
(西部苗族芦笙文化研讨会 现场一角)
王孝刚、韩世贵、王成3人参加了研讨会,王孝刚代表筠连县苗学会介绍了筠连芦笙文化传承情况:
芦笙承载着先辈的智慧和情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芦笙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年轻人离开家乡,前往城市谋求发展,导致芦笙传承的主体逐渐减少。另一方面,现代文化的冲击使得芦笙在年轻人中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对传统芦笙文化的了解和兴趣相对淡薄。
在推动芦笙传承与发展方面,筠连县做法:首先,通过举办文艺汇演、花山节等活动,让学习芦笙的年轻人有平台展示、舞台呈现。其次,利用现代媒介手段如快手、抖音等平台,展示筠连芦笙魅力;定期、不定期开展芦笙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再者,结合现代音乐元素和表演形式,引进8管、14管芦笙学习传播,使芦笙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同时为进入非遗名录的芦笙传承人提供必要的经济保障和发展机会。最后,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形成了合力,共助“芦笙之韵:传承与发展”。
珙县苗族文化发展研究会会长陶兴贵主持研讨会,肯定并支持了筠连县做法。
芦笙,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情感、苗族历史与文化,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芦笙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艺术,要通过发展与创新的方式,将芦笙融入到现代舞台表演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芦笙文化。
(芦笙·服饰·农耕)
怎样做才能将其传承下去,陶兴贵认为不外乎三点:一是需要有一份对艺术的热爱与责任感,迎接挑战,致力坚持。二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在创新上让苗族芦笙焕发新生。三是政府与社会大力支持,共筑非遗传承的坚实后盾。
他建议各级政府搭建更多的展示平台,让芦笙艺术有机会走出大山、走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门古老的艺术。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为芦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筠连县苗学会三名代表,也听取了珙县玉和苗族乡张友平、重庆万盛经开区杨飞、威信县熊杰、叙永县李晋祥、兴文县马昔永、古蔺县王开华、观斗苗族乡熊华林、罗渡苗族乡杨代强等所在地区芦笙传承与发展情况介绍,自觉得兄弟区县很多点子与做法,值得筠连县学习。
(筠连县“丰收的喜悦”芦笙舞 现场)
此外,以副会长陶佳为主、7名会员(杨宗琴、王兴忠、黄琴、王倩、王勇、王洪、黄俊豪)共同参演的节目“丰收的喜悦”芦笙舞,参加“珙县‘凤凰大舞台’第三期擂台赛”,获2024年珙县“笙声不息·福禧苗年”芦笙交流赛三等奖。
(筠连县苗学会代表团合影)
会长韩世全、副会长韩亮、副秘书长熊洪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成和会员杨代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苗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黄华、熊洪英、韩梅、马连林等19人参加了此次活动,韩亮担任了2024年珙县“笙声不息·福禧苗年”芦笙交流赛文艺节目评委。
黄华,作为筠连县高坪苗族乡英雄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玉河苗族乡凤凰社区民族团结进步文化很多方面值得英雄村借鉴,他表示积极汇报好,带领全村人民,在县乡支持下,努力办好春节的花山节活动,进一步传承和发展好“芦笙”、“花山节”(市级)和“苗绣”(省级)、“苗族大唢呐”(省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珙县非遗:珙县的苗年节)
苗年节是苗族人过的最隆重的节日,盛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聚居区。珙县苗年节,2021年12月24日被宜宾市人民政府列为“第六批宜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宜府函〔2021〕48号),属民俗类,珙县玉和苗族乡文化体育旅游和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为保护单位。
代表性传承人:杨代强(男,苗族,玉和苗族乡凤凰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成/文图)
欢迎访问天府信息快讯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