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天府信息 > 正文
记录人间欢与乐 桂花成实向秋荣

来源:    综合作者:     2023-02-06 20:14:31    浏览量:


卫志中(四川)


  2023,开年之初,郫都区老科协摄影《记录》创刊号就要付印了。从老科协影像专委会摄影家们的记录性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郫都区“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和郫都儿女“慨而慷”的精神面貌。

  回想2015年,区老科协《鹃城诗词》创刊,邀我写有序言《开卷有益》,意为读书、作文皆有益。而今摄影《记录》创刊,则可以如实记录人间欢与乐,从而反映出影像专委会摄影家们“桂花成实向秋荣”的滚烫余热。

  读书、作文与文字有关,读者透过文字理会作者的意境。而摄影记录则是以画面为表现形式,读者透过画面理会作者的意图。文字比较抽象,画面比较具体,读者可以透过文字延展思绪,读者也可以透过画面看到更多的细节。图文皆美,各家有各家的妙处,不可厚此薄彼。

 《记录》中的记和录,是同义复合词,其本义就是把看到的、听到的、发生的事情写下来。是记载、抄录的意思。在中国古代,记载的材料常见于“史册”如《世本》。《后汉书·班彪传》:“又有记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侯卿大夫,号曰《世本》。”中国过去的历史,很多都是由文字记录下来。这就是“记录”二字的本意。因为文字的局限,大多只是记录个梗概,细节难以捉摸。


  (封面)   

  图画就截然不同了。尤其工笔画、油画,描绘的事物纤毫必现。但是古人的图画,还是写意艺术的多,像《清明上河图》那样写实的就特别少了。而且特别花费时间,无论多么高明的画家,没有半年一载的功夫是画不出来的。

  今天的摄影《记录》就比绘画容易多了。无论多么复杂的画面,只要光影能够浸润到的地方,被摄影家拍摄的瞬间(据说相机可以在千分之一秒完成拍摄),就能够清晰地展现在屏幕上,不但能够打印出来,而且大小随心。

  这就是现代化科技的发展,这就是现代化创新的进步。科技创新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作为老科技工作者,我们骄傲,不应该浪费科技摄影的工具和科技创新的景象再现。

  摄影《记录》由郫都区老科协影像专委会承办。该刊物为内部刊物,主要用于老年影像爱好者内部交流。

  除了作为交流平台,我们还可以把他看作是一个互相切磋学习的平台;一个舒展老科技工作者豪情艺术的平台;一个由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的平台;一个传播“科创高地,锦绣郫都”的平台;一个为郫都留存馨香史话的平台。

  唐代刘禹锡在《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道:“骊龙颔被探珠去,老蚌胚还应月生。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意思是说,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丰富的经验像骊珠一样宝贵。随着精华的不断蕴蓄,就会结出珍贵的成果,自然就“桂花成实向秋荣”了。其实这也可以借用来反映老科协影像专委会会员的精神面貌。通过《记录》,老科协摄影家们生发出无数的余热,以秋天的“桂花成实”报恩社会。


  (封底)   

  同一切艺术作品一样,记录当然不仅仅是原始照搬,他在画面的光影、角度、选材和谋篇布局上,会展现出被拍摄物的客观现实和渗透了摄影者的主观意图和艺术构思。他会在摄影者的手中展现出深厚的内涵和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的意境。

  所以这就有个摄影者学习学习再学习的需求。郫都区的历史名人扬雄在《法言·学行卷》中提出:“学,行之,上也。”学无止境,行以致远,把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这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总书记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中指出:“我们一定要强化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主动来一场‘学习的革命’,切实把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生活方式”。

  希望影像专委会的会员、郫都区老科协的会员,都能够像总书记要求的那样,“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生活方式。”

  明朝天色好,人间重晚晴。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本文为成都市郫都区老科协摄影《记录》创刊号·序言,作者系郫都区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

  • 天府信息快讯LOGO

    欢迎访问天府信息快讯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