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天府信息 > 正文
成都文理学院“作家进校园”诗歌讲座暨文学座谈会顺利举办

来源:    综合作者:     2024-04-12 16:01:39    浏览量:

     “写诗的人要有诗性,何谓诗性.....”2024年4月11日下午3点,一场主题为“怎样从日常生活中发掘诗意”的专题讲座在成都文理学院主教学楼D401开展。此次讲座由文法学院主办,来自文法学院、教育学院等多个学院近300余名学生参与。金堂县作协副秘书长黄敬光、《红楼梦》研究学者王勇、语文教育教研室写作课程负责人宋雨霜老师出席讲座,讲座结束后在弘博书院开展了文学交流座谈会。


  主讲嘉宾杨俊富是德阳市罗江区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会员,被《星星诗刊》《诗刊》评为首届“全国十大农民诗人”,获四川省宣传部、《四川文学》《诗刊》《星星诗刊》等征文奖50余次。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诗刊》《星星诗刊》《北京文学》《红岩》《延河》《草堂》等百余家杂志。作品《雪豹是只猫》《故乡青瓦房》分别被选入中学语文试卷。出版诗集《我是乡村一只小小鸟》,合著法治微故事集《铸剑》,合著长篇报告文学《鲁鹏现象》《大道兴川》等。


  讲座开始,由宋雨霜老师指导的学生带来杨俊富诗歌朗诵,《村花》《五月记忆》《空椅子》《站在一棵杏树下发呆》等诗歌让观众迅速直观地感受到主讲人诗歌的意境和魅力。接下来,诗人杨俊富从诗歌的语言开始谈起,他提出诗歌的语言区别于日常语言,也区别于散文语言、小说语言等,更加注重呈现作者内心的独特感受,诗的语言是诗人的神秘创造,是灵动的感知。他举了自己的作品《夜色》,谈到诗歌语言中的独特想象、比喻、虚实关系等。

  他结合自己的作品又依次分析了诗意的发现、诗歌的意象、重要的修辞手法比喻。他认为写诗的人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具备诗性,二是学会观察与体验,三是有敏锐的感知。对于诗意的捕捉,需要敏锐的感知,而这一半源于天赋,一半靠熟能生巧的捕捉。在谈及诗歌意象时,他重点分析了自己的诗歌《一只鹰》“一枚黑色钉子/钉在蓝色的天花板上/用翅膀诵经”。从自己早年在西藏务工的观察谈鹰的意象来源,以及如何写出新颖的表达。讲座最后,他谈及诗歌是内心情感的积淀,需要诗人有一颗悲悯心,善于体察世间人事物。互动环节,学生踊跃提问,他作了耐心回答,并给提问学生赠送自己的诗集及文学期刊。

  讲座结束后,宋雨霜老师带领学生邀请杨俊富一行前往弘博书院,书院参观结束后进行“作家进校园”文学座谈会。会上,师生就文学素养提升、写作技巧等继续向杨俊富、黄敬光、王勇请教,并受到鼓励,收获中肯的发展建议。


 “作家进校园”是文法学院一直坚持的办学特色,旨在拓展师生的文学视野,营造浓厚的文学氛围。此次诗歌讲座及座谈会极大地提升了师生对于诗歌的认知,激发了写作兴趣,为后续教学工作、校园生活注入强大的文学力量。(子月)

  • 天府信息快讯LOGO

    欢迎访问天府信息快讯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