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天府三农 > 正文
农谚——农耕文化的组成部分

来源:    综合作者:     2023-03-07 07:41:55    浏览量:

       谚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来源于人民口头流传,精炼生动,寓意深刻,能给人以启迪和教育;谚语通俗易懂,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农谚属于谚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农耕文化中的精粹。来源于农业生产,农耕劳动实践的农谚、气象谚语是最受广大农村朋友喜爱,对农村生产生活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农谚是农村中流行的最直白语言,是农村广大群众在与恶劣环境,自然灾害斗争中总结出的经验,是从生产劳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富有智慧和艺术的语言。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而从未断裂过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极其丰富。笔者出生农村,种过庄稼,当过农民,对家乡的山山水水,黄泥黑土都有着深深的情结;在乡下的私塾(又称鸡婆学)读过三字经、千家诗、增广贤文以及子曰学而时习之之类的刻板印刷本,长辈教自己学看历书又曰(黄书),背读十天干、十二地支、一年二十四个农时节气;学打珠算,背读斤求两,两求斤的口诀。六、七岁始就开始放牛,稍长就下地跟着大人学习干农活。也喜欢听大人们讲农村那些吓人的鬼神故事,特别怕进庙里看那些张牙舞爪,凶神恶煞的菩萨。也经常听大人们唱山歌,摆龙门阵,譫言子(说歇后语),随口说些很有意思很直白的话(后来才知道叫谚语)。

       农谚与农业生产春种、夏耘、秋收、冬藏有直接的关系;农耕就是种庄稼,庄稼生长必须依赖大自然,顺应大自然,得天时、地利、人和,总结出雷雨风云霜雪的变化规律,自然现象对农业生产的关系,如何因势利导,预防灾害,减少损失。

       下面列举几组与农耕有关的谚语;雷是自然界一种放电现象,春天地热上升阳气渐增就会出现放电响雷现象。“春雷动,万物苏”或“春雷动,万物长”,但是春季什么时候响雷给当年的气候,庄稼收成有密切的关系;谚语云;“立春雷,六月旱”立春是春季之始,如果立春响了雷,说明地气回阳早,六月要少雨旱像严重;“正月雷,年成荒;二月雷,多蛇虫;三月雷,庄稼好。”“正月打雷土堆堆,二月打雷秕谷飞,三月打雷谷堆堆”。“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这几组农谚都有一个共同点,雷响在岁末、响在农历正月,当年的气候会出现异常,人畜多病,庄稼不好做。

        正月打雷黄土堆,意味着地热升得早,各种细菌也随之活跃繁殖快,传染病会增多,有基础病的老年人会病发重,经不起就会死亡,土堆堆指的是死人多,乃至耕牛也会死得多“十个牛栏九个空”就是这个意思,“秕谷飞”水稻出天不好,扬花不齐,秋日收成会减产。三月是清明谷雨,这个时节才打雷,当年庄稼好,处处是谷堆堆。雷是自然界的一种放电现象,雷与云层变化与降雨有密切关系,必然对农业生产产生直接影响,与人类与家禽家畜的繁衍生长也都会有影响,雷是气象中一种放电现象,从科学的角度讲还有很深层的道理。

       庄稼离不开水,水是天上下的雨,农谚里有不少与云雨有关。“立冬无雨一冬晴,立冬有雨无路行”,虎年(去年)立冬没下雨所以整个冬天基本上都天晴;“春雨贵如油”、“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立夏不下,犁头高挂”、“稻花要雨,麦花要风”、“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雨打灯”、“立秋下雨万物收,处暑下雨万物丢”、“白露晴,高山稻草白如银”。关于雨与庄稼,与春种秋收关系的谚语很多很多,前人总结出的经验值得研究和借鉴。雨水是一切生命物不可缺少之宝,也是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元素,大自然的水在不断循环,地面的水被太阳的能量蒸发到空中变成云,变成雨、雪落到地上,再蒸发,再落下,如此往复而也。

       有句名言;“进门看脸色,出门看天色”,进别人家的门,要看主人的脸色,是欢迎还是不高兴;出门看天色,看云的变化和走向,然后判断是天晴还是下雨。

       关于农业气象谚语很多,与地域有关,这里列举川南一代的部分气象谚语;夏天看云判断晴雨比较准确。如“早烧雨,晚烧晴”、“天上钩钩云,地下雨霖霖”、“天上鱼鳞斑,地下晒得脚板翻”、“云朝东,一场空;云朝西,骑马送蓑衣;云朝南,雨成团;云朝北,一颗都没得”。出门看天色,对出行有帮助,特别是夏秋收割庄稼时观天气,定农活颇都有帮助。

       有关农耕方面的谚语很多,教人勤劳,团结合作、团结互助,节约持家、对农家很有启发。如“吃饭穿衣量家当,一家老小心不慌”、“不怕家里穷,就怕生懒虫”、“人哄地一天,地哄人一年”、“黄土改黑土,多打两三斗”、“谷怕午时风,人怕老来穷”“地整平,出苗齐,地整方,装满仓”、“(兴文老科协 蒲宇伦)

  • 天府信息快讯LOGO

    欢迎访问天府信息快讯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