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天府三农 > 正文
这个农民不简单 “怀揣”黄豆花生闯天下

来源:    综合作者:     2023-11-21 22:50:13    浏览量:


       引语: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他专注一件“豆米”农事;他虽只有初中文化,但他诚信守信度能拿到最高“文凭”;40年中,他以家乡荣县河口镇为聚散中心,买全国花生、大豆130万吨,卖全国及越南130万吨。这个了不起的农民,就是荣县河口镇现年57岁的农村党员、普通农民龙代华,外号“龙花生”。通过买卖这个行当,他常年带领着本镇130多人就地务工每年挣取300万以上的劳务费,每年支付购销运费2000多万元。


       130万吨什么概念?荣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2022年106.6万亩土地年产粮食总量43.3万吨,也就是说,龙代华买卖花生、大豆的总量,相当于荣县3年的粮食总产量。


18岁开始小买卖   

       龙代华,是荣县河口镇古文村村民,地地道道的农民。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因为河口镇及周边乡镇种植了不少花生,每到收获季节,农民就会利用赶集的日子将花生送到市场销售,也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小商小贩赚取甲地运往乙地销售赚取差价的抢手货。家庭经济条件十分差的龙代华,便在这个年代“下海”跑市场了。

    “刚开始,在市场上买32斤湿花生(鲜花生),然后赶客车送到自贡灯杆坝市场去卖就亏了,向父母借的钱‘回不了笼’,家里人就叫我不干了,但我不死心,又下手买卖了两次,虽然没赚多少,但都赚了,就这样,买卖的兴趣一次次浓厚,从18岁那年开始走到了今天,在花生买卖的这个行业里一干就是整整40年了。”龙代华回忆说。

资本的积累,源于龙代华的勤俭节约。龙代华回忆,刚开始做买卖,舍不得花钱去买个馒头吃碗面条,很多时候早饭没吃,午饭没吃,饿着肚子干买卖,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节约点弥补家里开支。然而,荷包里渐渐“长”出的票子,就是龙代华省吃俭用积累起来的。

    “虽然我有了可观的存款,但勤俭节约这个好传统,我和我的家人至今没有忘记!”常年跑天南海北的龙代华,依然身穿一身朴实的衣服。


他买全国花生大豆再卖全国

       龙代华介绍,18岁开始,在重庆、成都、自贡等就近市场,小本经营单一的花生买卖干了10余年,从最开始买32斤花生赶客车贩卖,再到后来租用大货车一次二十三吨发往重庆、成都市场销售,经营的胆子大了,经营规模大了,获取的合法效益也增加了,通过花生的流通,也惠及了种植地的农民、方便了城里消费的居民,同时自己也积累了一笔比较可观的效益资本。

    “省内市场太小,我要放眼全国。”30岁那年,他在和同行一起交流时,身为农民的龙代华“口吐狂言”,同行们说他“白天说梦话”。然而,这个不信很的龙代华,硬是开启了走南闯北买卖全国花生,然后卖全国市场的大手笔。

       1998年,他就在山东购买了200吨刚从地里挖出的花生,然后运回荣县老家洗、选、分级包装,再卖成都、重庆及国内部分城市市场,没晓得通过这个季节差,他就着实地赚了一笔。

       尝到“季节”差效益甜头的龙代华,心里还惦记着家乡人一起赚钱。第二年、第三年相继邀约了3个合伙人一起做大这块蛋糕,他们把收购市场放到了全国花生种植重点省的河南、山东、江苏、辽宁、四川等地,每年收购鲜花生1万吨以上;他们把销售市场放到了全国各地,重点销售城市布置了网点落实了专销人员;他们每年采购1万多吨的鲜花生,全部运回四川荣县河口镇老家,每天雇请当地60多名乡亲洗、选、分级、分装后,再卖向全国各地,这些年,每年将400来吨鲜花生卖到了越南。从2013年开始至今,仅这10年中,收购、销售鲜花生累计26万吨。购销鲜花生总量,在四川省算头号经营者。除了经营鲜花生,老本行收购干花生依然进行着,每年购销5000吨以上。


       除了经营干、鲜花生,龙代华也同时把经营的目光盯上了四川的大豆。“我们只收购四川的大豆,然后卖全国,近10年,我们每年收购大豆也是1万余吨,然后运回河口镇雇请村民筛选、分级、打包再卖向全国,既为四川老百姓架起了销售的桥梁,也为全国人民吃上四川大豆当了‘配送员’。”龙代华介绍。


    “龙花生”,是龙代华在全国各地花生市场里的代名词。全国花生市场,知道龙代华这个名字的不多,但只要提起“龙花生”,行业中可以说是无人不知。


     “诚信守信,让我赚了钱,让我发了家,经营花生摸爬滚打了40年,从来不欠任何供应客户一分钱,所以呀,就凭我‘龙花生’这个名字,就能做到让远在山东、河南的客商先发货到荣县后付款;因为我做良心经营,卖出的每一颗花生都是按约定的质量要求,从来不搞弄虚作假,因此没有一个采购商与我扯皮。做生意,讲究的就是两个字‘诚信’。”龙代华质朴得嘴里没有多余的一个字。


      11月,荣县不是出产鲜花生的季节,但荣县河口镇字库村村委外的坝子里,却晾晒着一地的鲜花生。“这是从前天才从江苏运回来的,一共50吨,正在洗、选、晾晒。”龙代华介绍。


带动130名老乡家门口年挣300万

       龙代华在荣县河口镇的两个花生、黄豆洗选、分级、包装点,被当地村民和干部称为不冒烟也无污染的“工厂”,但每年流通经营产生的产值龙代华自己也没算过,可产生的运输费用达到2000多万元、带动当地村民130余人家门口挣取务工费300多万元产生的费用,龙代华的账本里记得一清二楚。对于这组数据,“龙花生”却直白地说:我帮乡亲找活路干挣点劳务费,他们也帮我赚取差价效益,我们都双赢。

       河口镇村民曹仕贵胸前栓条围裙,操作设备冲洗花生,三四分钟空挡时间,他还不时剥两颗花生往嘴里塞,就是这么简单还有口福的活路,却让曹仕贵一年挣取七八万。“我54岁了,曾在萧山打工,自从龙代华购买冲洗花生设备后,就返乡在这里上班挣钱,端午要发粽子鸭蛋、中秋要发月饼、春节更安逸要发‘大红包’,龙大哥从来不坑我们,而且从来没欠我们一分钱。”曹仕贵的话,代表着他们冲洗组8个村民的心声,曹仕贵的收入及福利,其他7名同志也一个标准。

       71岁的杨桂珍婆婆,戴个老花眼镜,专心专一在一堆花生里,将长得丑的、不饱满的花生一一地淘汰出局,而她却在这个筛选岗位上,一天挣取六七十块钱。“我这么大的年龄了,手脚和年轻人相比慢得多,但一个月还能在家门口挣2000来块钱,可以了!”杨婆婆短暂停下手中活,撩了撩眼镜框瞟了记者一眼回答说。

       51岁的龚琼芳,和杨婆婆一样干着同样的筛选活,但她手脚麻利,按计件算报酬,她一天能挣取100多块钱。龚琼芳说,过去在西安帮忙做小竹签生意,因为家里有老有小,为了照顾家人,所以就回乡来到这里干活,做计件算工资,上下班自由得很,要接送娃儿随时都可以走,但一个月还是能挣4000多块钱。

        杨桂珍、龚琼芳仅仅是60余个筛选村民的缩影。每天早上八点左右,位于成宜高速公路河口收费站不足一公里的“河口镇字库村冷链库房”处,就有60来个40岁至70多岁的妇女来到这里上班,通过她们这一双双勤劳的手,每年就要将1万多吨的鲜花生筛选分级卖到全国各地,她们也将这里获得100多万元的冲洗、筛选、包装、搬运等劳务费。

       河口镇原粮站,是龙代华筛选黄豆的另一个点位,这里也常年有60多名当地男女做筛选、分级、包装、搬运上车等工作,她们在这里也每年争取100多万元的劳务费,然后将1万多吨的黄豆从河口运往全国各地。

       河口镇货车驾驶员杨忠,跟随龙代华跑运输,获得的运输费用连他自己都无法估算,但他说,因为有龙大哥的带领,我在河口镇街道买了房子、在荣县县城买了房子、除了生活费用开支还有存款。“从河南运花生回荣县600元一吨的运费,从河口运花生到越南650块钱一吨,这一来一回的运输,每年支付收购、销售花生和黄豆的‘滚滚’费用(运输)2000多万元,长期养活着10辆大型货车,换句话说养活着10多个家庭。”龙代华简单算了一笔运输账。

       结束语:

       合伙人谷明军,这10多年时间里,和“龙花生”联手就赚了600多万元。“龙花生”本人赚了多少呢?“我除了赚钱外,我更赚了一颗‘老乡帮老乡’的良心,同时通过贩运这条路,把四川的农产品卖向了全国,把全国的花生运回了荣县,惠及了无数农民,方便了全国消费者。”这就是一个农村党员、普通农民龙代华的心声。龙代华,如今是是荣县好利特果蔬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多年被河口镇党委表扬为优秀共产党员。 (记者 胡英 蒋兵)

  • 天府信息快讯LOGO

    欢迎访问天府信息快讯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