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天府三农 > 正文
蒲宇伦:春节里的农耕文化

来源:    综合作者:     2024-02-17 17:02:05    浏览量: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伴随着漫天的雪花,闪烁的霓虹彩灯和城乡飘逸着的浓浓年味,匆匆赶来;二十四节之首的立春,意味着玉兔和金龙办完了接交手续,寒冬尽,孟春归,元亨利贞,四季轮回。

       来到人世间有记忆的农历年大概也过了八十余个。有战乱年代在偏野农村过的年;有50年代初土地改革分得了田土意气风发享受丰收的年;有大跃进年代热火朝天和十年动乱时期计划经济物资匮乏清清淡淡过的年;有在异地工作腊月底匆匆忙忙赶回家过的团圆年;有改革开发四十多年来物质渐渐丰富,不用奔波劳累,不愁吃穿的年。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普及,欢度春节的形式内容在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变,年的文化内涵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成为多元文化的。尽管千变万化但农耕文化的基调,农耕文化的元素始终在广大农村和农民的血管里流淌,农耕文化的魂始终在乡村人们的思维和交往圈里起着主导作用。

  笔者生长在川南靠滇黔的边区农村,苗汉族杂居,苗族的年是每年的八月十五,汉族的年是每年的腊月下旬至正月十五,实际要到二月初二文昌会(又名梓潼会)过了才算结束,春雨潇潇,河边柳叶青青,便开始了春耕生产。生活在农村的人家大多是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的移民(也称客家人),好多村落是一个姓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不同姓氏族群之间,相互通婚结缘,生产上相帮互助,一代一代交往 ,生活习惯,民风民俗,也都融合。传统的农历过年送旧迎春都视为最隆重的节日,地域不同,习俗有异,但在春节的农耕文化元素方面都有若干的认同。

  首先是对祖先总结出的一年四季二十四个农时节气文化的认可,立春是一年之首,春节正是告别寒冬迎接新岁的开始,“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春节带给人们的是喜气与吉祥,是新的一岁“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希望。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几千年来我们的先辈在东方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勤劳的双手,用灼热的汗水,聪明的智慧,与山水田林与黄土地共生共存,与风霜雨雪,炎炎赤日相生相克,融和而生,在收获丰硕果实,驯养肥美牛羊的同时,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农耕文化。按照农历花甲记年,六十载一个轮回,十二地支代表十二种动物,轮到哪个生像,就算哪个年的代号,比如2023癸卯年,卯属兔,围绕这兔又有许许多多的文化故事,2024农是甲辰年,辰属龙新来的一岁便是龙年,围绕龙这种十像十不像的神物,更有讲不完的故事,充满传奇般的文化内涵。新岁的春节围绕吉祥威武的中国龙,在神州大地上将出现许许多多与龙有关的文化活动。龙飞凤舞“丹凤朝阳歌盛世,苍龙播雨润神州”,龙腾狮舞“旭日东升雄狮吼,中华崛起巨龙腾”。农耕与牛与猪与羊与鸡与犬都有着不可离分的关系,被祖先驯养的家禽家畜,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饱含着浓浓的文化色彩。

  春节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祭祀节,在农民的心目中祭天祭地祭祖宗是春节最为重要的文化活动。除夕,打扫完环境卫生,把庭院弄个干干净净,窗明几净,清清爽爽后首先就要把堂屋的“家神”换新把天和地放在一、二位然后才是君亲师,君在漫长的封建制度下,老百姓期望的是明君治国,仁政施策;亲指的是有血缘传承的祖宗八代,姓氏家族的人文始祖;师则是传道受业,传扬文明,传受知识技能的老师师傅。农耕的成败离不开天时、地理、人和,“阳光雨露禾苗壮,风调雨顺五谷登”。土地是农耕的基础,是农民的命根,春节农家要敬奉土地公公,土地婆婆,土地管得很宽很广,陆地上的山水田林湖草沙都是土地管辖的范畴。土地归属于谁?土地谁来耕作,设接到社会,制度,政权方方面面的问题,但是土地的主人始终是农民,是农业的耕耘者,劳动者。

  在自给自足的农耕时代,春节是农村传统特色食品的集中展现,饮食文化丰富多彩。杀年猪,请自家亲人吃全猪汤,吃团圆饭(年饭),用全猪头,和全雄鸡献祭天地祖宗。年饭的菜肴要有特色比平时的水八碗要丰富,除香肠腊肉,八宝饭,红烧青墩猪头耳朵香嘴,鱼是少不了的,米饭要多多准备,寓意是年年丰富有余有顺;用糯米酿年酒也十分讲究,米酒又称常酒,腊月初就要做,用自然的酵母发酵,做好的常酒,用稻草编成草瑶子绕在陶制酒坛外,烧一天一夜,这样作出的酒,醇和有劲,十足的农家稻香醇。春节的食品还包括各种农家自产的甘蔗、红薯熬的糖,自种的花生、大豆、玉米做的糖果糕点。初一吃糯米汤圆,寓意是在新的一年里一家人平平安安、团团圆圆。别有风味的是猪儿粑,糯米要用水泡十多天,换水数次,然后晾干,再用脚踏石碓硞,罗筛筛,这种硞粉用沸水挼,做出的猪儿粑是透明的,包心品种甚多,过年更加讲究,充满浓郁的节日味道。

       春节,晚辈要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小孩们发压岁钱,传承着孝道文化,充满浓浓的亲情。

       春节各地乡风民俗不同,但都给农耕文化有关。体现了农业劳动者们对过去时光成果收获的品味分享,怀揣着对新的一年美好的期盼,“风调雨顺家家乐,国泰民安处处新”,“风和日丽春光好,绿水青山笑颜开”,“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进入新时代,特色道路臻;国家重三农,全面谋振兴,提升小康福,杜绝重返贫;传承农耕文化,倡导现代文明,天时地利人和,建设和美乡村。(兴文老科协蒲宇伦)

  • 天府信息快讯LOGO

    欢迎访问天府信息快讯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