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天府文学 > 正文
“又见芭茅花开”——90后土家族青年作家宋雨霜散文集《生命的芭茅花》再版

来源:    综合作者:     2025-01-18 17:02:52    浏览量:

      近日,90后土家族青年作家宋雨霜的散文集《生命的芭茅花》(第二版)由四川大学推出,相比第一版,作了部分篇目的优化。该书一经推出,受到成都文学界的关注和好评。

初出茅庐,就显示出写作者的精神能量

 《生命的芭茅花》第一版于2021年9月出版,入选四川大学明远星辰文库第一辑。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悠悠情意”,收录了18篇描写亲人师长的文章;第二辑“青春年华”,收录了20篇描写与自己休戚相关的人和事的文章;第三辑“草木物语”,收录了20篇描写家乡的花草树木的文章;第四辑“乡土岁月”,收录了15篇有关乡土生活的文章。该书回望作者青春期的爱与痛,她并不悲悯自己的寒苦出身,也不责难上天安排的不公,而是正视现实,对自己前方的路途有清醒而准确的定位,即“向着爱与暖的所在奔去”。   


  该书出版后,受到文学界和读者的好评,先后获评2021年深圳读书月好书榜·散文榜,第四届四川散文奖,还进入2022年四川省农家书屋推荐书目、教育部特别推荐100本中外优秀书目。这本书也获得包括聂震宁、黎正明等作家的赞许,也通过“爱洒乡村儿童”等公益活动,走进许多读者的心里。

  出版家、作家聂震宁先生在书评中提到“就像武陵山间的一股清泉,雨霜已经初步显示写作者的生命能量。我相信她经历更多世事,阅读更多经典,笔耕不辍,一定可以在写作路上走得更稳、更远。”名家的欣赏和鼓励也化作她的动力,不断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新版散文集,增加了文学意味更浓的篇目

  在第二版《生命的芭茅花》中,删除部分篇目后,增加了《和奶奶摆龙门阵》《外公的民间文学课》《柿子如眼望远方》等篇目,文学意味更浓厚。在《和奶奶摆龙门阵》一文里,她写到儿时和奶奶相处的故事,以龙门阵为线索串联祖孙亲情,勾勒了一幅温馨的亲情画卷。这篇文章除了文学价值,也有社会价值,引发读者思考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如何陪伴、安抚日渐老去的长辈,如何给予他们充足的情绪价值,都是值得思考的。 


  在《外公的民间文学课》里,她充分展示了一个土家族写作者的文化自觉意识和地域意识,细致地呈现了土家族谚语、四言八句、民俗、神话故事、谜语等。以儿童的视角看待这些民间文化,并称之为“民间文学课”,体现出对土家文化的珍视和珍藏。

  在《柿子如眼望远方》一文,她以柿子为意象,写了留守女童轩轩的故事,写出了当前农村单亲家庭孩子的困境,对情感的渴求。在快速发展的时代,农村家庭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家庭结构变动等都是时代的痛点,如何关注和表达,是写作者对社会问题的责任与担当。

不忘初心,写作之路奋力前行

 “三十而立,处女作再版,这是一段青春的小结,也是一个全新写作阶段的开始。意外得来的胭脂花,告诉我在静默中蓄积能量。飘逸飞扬的芭茅花,引领我以从容心书写人生。”再版的散文集后记中,宋雨霜这样写着,对自身的写作之路充满了信心,对未知的的写作挑战也充满斗志。

  回望自己一路走来的写作之路,宋雨霜无比感恩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从一个农家女孩考入名校,再到成为今天的青年作家、大学教师,她的成长伴随着不为人知的心酸和艰难。但是在她的笔下,传递的却是生生不息的希望,是百折不挠的生命力。


  2025年已经开启,宋雨霜表示一方面打牢散文写作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将开启儿童文学的新阶段,相关作品已在写作之中。“我现在是双重身份,一方面是写作教师,研究和教学是我的工作;另一方面我也是写作者,只有不断地产出作品,才对得起写作者这个身份。”  


  来自武陵山间的芭茅花,飘扬在天府之国,也将绽放出更多的精彩。笔耕不辍的宋雨霜,继续跋涉在文学之路。(孔孟文学院终身院士子月/文图)


  • 天府信息快讯LOGO

    欢迎访问天府信息快讯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