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天府信息快讯 蜀ICP备2021005531号
“同学们,你们认为诗歌有什么用呢?或许有人认为它无用。我认为它是无用之用,关乎人的灵魂、气质......”2022年11月17日下午3点半,三百余名学生坐在成都文理学院主教学楼B214大教室,认真聆听诗人鲁娟关于“诗歌创作与鉴赏”的主题讲座,度过一段诗意盎然且收获满满的时光。此次讲座由成都文理学院文法学院本科写作课程负责人宋雨霜老师主持。
本次讲座邀请到的嘉宾鲁娟老师来自四川省作协,她是省作协副秘书长、诗歌专委会副主任,更是一位成果斐然的诗人,于2013年获首届“四川省十大青年诗人”称号,2016年获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等,作品入选多种选本,被翻译为英文、西班牙文在国外参展,出版有诗集《五月的蓝》《好时光》。
讲座开始前,由宋雨霜老师指导的6名来自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先后带来个人朗诵与集体朗诵,作品分别是鲁娟老师的诗歌《礼物》《大地上的事》。鲁娟老师对学生的朗诵感到欣喜,为文理校园的诗意氛围点赞。讲座正式开始后,鲁娟老师先是提出问题“诗歌有什么用”,引发现场学生思考,接着从自己童年经历讲起,表明诗歌于自己的特殊意义。接下来,她从“在古老中创新”“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名家介绍及经典赏读”“保持诗歌的品质”四个方面展开,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
在鲁娟老师看来,诗歌是古老又年轻的文学形式,古老是因其与人类文明溯源息息相关,年轻是因其创作与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对于创作者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个话题,鲁娟老师结合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她表示,自己来自大凉山的雷波县,故乡的山水与文化历史是文学创作的出发地又是归属地,和其他创作者一样,都努力把地理的故乡变为“文学的故乡”。
“故乡就像一口井,给予我无限的滋养,故乡是我最重要的文化场。”鲁娟老师强调故乡的重要意义,又提到“要注意避免地域带来的狭隘性、束缚性”,此番论述引人深思。
在名家介绍板块,她提到智利诗人聂鲁达、葡萄牙诗人安德拉德、美国诗人惠特曼等,并对其代表作进行了细致赏读。鲁娟老师告诉同学们要珍惜青春时光,加强阅读,多读经典,从经典中汲取深厚的文学营养。在讲座的最后,她表示尽管随着时代变化,许多人对诗歌有误解,甚至存在一些粗制滥造的诗歌,但她自己仍然坚信且坚守诗歌的品质,任何时候不能丢掉诗歌的高贵品质。
“创作者是孤独的,创作有时也是痛苦的,但是我乐此不疲,也祝愿同学们能品味诗歌世界的苦与乐。”讲座接近尾声时,鲁娟老师勉励大学生通过沉淀自我、加强阅读、多思多练走进诗歌世界。
讲座提问环节,学生向鲁娟老师提出如何获取创作灵感、如何进行作品修改等问题,她一一作了解答,并向学生赠送了自己的诗集《好时光》。
鲁娟老师向主持人宋雨霜老师赠送了诗集,宋老师也用自己的散文集《生命的芭茅花》作为回赠。学生与鲁娟老师合影留念,并请鲁娟老师签名。至此,本次诗歌专题讲座圆满结束。(宋雨霜)
欢迎访问天府信息快讯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