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天府信息快讯 蜀ICP备2021005531号
兴文县老科 协蒲宇伦
家乡往日的许多事都被时光慢慢的冲淡了,在记忆里留下影子也渐渐地模糊起来,也许是自己真的老了,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鬓衰劳倦,力不从心。儿时的家乡虽然不胜繁华,物质也不算丰富,人们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但是民风清纯,每年的新春佳节,传统的文化氛围还十分浓厚。记忆犹新的这样几件事。
送灶与除夕;腊月23称小年,祭灶是每家每户共有 的仪式,柴灶或煤灶的墙壁上帖着一张写着灶王府君的黄姜纸,那便是灶神菩萨的神位。灶神是管民间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管老百姓吃的一切,民以食为天。送灶,就是摆上糖糕果点,敬上香茶,焚香秉烛,送灶上天。一是说灶神一年四季都在操劳民间的事,辛苦了,让他回天上去休息休息,因为神是上界玉皇大帝封的,回天庭也算是回神的家。二是祈愿灶神如实向上苍,向玉帝报告民间的疾苦。有多少人丰衣足食,有多少人缺盐少米,饥肠辘辘过着贫寒的日子。希望上天能过问人间贫富不均,苦乐不匀,分配不公之事;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家有余有剩,人人能够吃饱穿暖,过上平平安安的好日子。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各家各户都要大扫除,屋内屋外,天上地下,屋前屋后,阴沟阳沟都要打扫的干干净净,有一个舒适的环境,迎接新年的到来。 晚上仍然要焚香秉烛把灶王从天上接回来。灶,不可无主,其实真正的灶神应该是一家的主妇,内当家,过去女子嫁出去有个说法“进了你家的门,就是你家的神”,接替婆婆的位置要当管理家务的神。
吃年饭贴春联守田坎;腊月末称为岁末,在外谋生,打工,经商,求学的人都要赶回家中吃团圆饭,又叫年饭,兄弟分住的还要一家一户轮流吃年饭,父母健在的能盼到子孙后代聚在一起高高兴兴吃上年饭,辛苦劳累也心甘情愿,享受到天伦之乐。年饭拿上餐桌的东西要丰盛,餐前要摆上完整的熟猪头和雄鸡,摆上敬酒,点上香烛,祭天祭地祭先祖;桌上一定要有鱼,鱼与余是同音,象征着丰衣足食年年有余。吃过年饭后,每家每户都要在大门两边贴上大红春联,内容多以吉祥如意,迎新送旧,祝福来年财源滚滚,生意兴隆,人丁兴旺,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祈求,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春联内容较普遍的是以来年生肖为主题的,如甲子,子属鼠,“春风拂杨柳,灵鼠跳松青”、丙寅年,寅属虎,“龙引千江水,虎跃万重山”;丙申年,申属猴,“辞旧岁三羊开泰,迎新春六猴送安”...我们这方还有一个习俗凡事家里戴孝的人家三年内大门都不得贴红色的春联,要贴白色的或黄色的悼念思念去世亲人的楹联,体现了民间百事孝为先的传统习俗。守田坎是农村大年三十夜的习俗,过去年代,乡下文化枯燥,没有电视看,也没有收音机听,一家人围在火堆傍边,讲说那些古老的传统故事,讲说一年的经营收获的体会。火炉其实就是将一些树根头烂柴棒之类堆在屋里烧着取暖,一直要守到过午夜,然后放鞭炮把旧年送走,迎来新年。子时到来就开始烧子时香,到野外上庙宇给菩萨烧香敬酒,许愿,祈求神灵保佑举家平平安安;有的就在家中祭奠家神,祭奠祖宗。
正月初一,新年伊始,万事大吉,老人要反复告诫小子不要说不吉利的话,一切都要有个新气象,有个良好的开端。初一到十五都叫过新年,男女老幼开开心心地休闲娱乐,走亲拜年。常常看到的是装扮成土地老者的人,扛着扫帚,挨家挨户扫财门,说些大吉大利的四言八句,旨在向主人讨喜钱。正月初七开始上灯,一般在人口集中的集镇或大型的寺庙点九皇灯,老远就能看见。正月十三开始出灯,耍龙灯、花灯、牛灯。龙灯除了龙头,龙尾,中间是七节用竹幂编成的龙身,还有一人在前面耍元宝,龙的个节都是用绵纸糊的,画有龙眼龙麟。耍宝者是指挥?,九个耍龙灯者配合很默契。大多是年富力强的汉子,为了防止花炮火炮烧着,都穿着破旧的衣裤,有的甚至不穿上衣,光着背榜,真是英雄。龙灯要由组织者给每个店主送灯贴,主人要准备花炮、火炮、准备喜钱,有的商铺主人 还要准备喜糖喜酒?,招待耍灯人。最有意思的是打铁花,放大竹筒自制的篱花。花灯、牛灯一般是白天一家一户拜年,唱自己编的花灯词,见啥唱啥,很有特色!
中国年充满着浓浓的文化氛围,体现了华夏民族重家庭重亲情,讲孝顺,敬天地,敬自然的传统风尚,而今社会进步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大大的改善了,人们过年的形式和内容也在改变,看电视,上网,外出旅游,集镇和农村,再也看不到龙灯花灯的影子了。但是传统文化的根脉始终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回忆,充满浓浓的乡愁,回忆,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欢迎访问天府信息快讯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