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天府文学 > 正文
观《谁是杨南生》有感——写在2023年5月30日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前

来源:    综合作者:     2023-05-20 07:32:17    浏览量:

        昨晚(2023年5月18日),我在电视上观看了遂宁电视台播放的国家相册第15集《谁是杨南生》……

     杨南生,中共党员,1921年12月生于缅甸仰光市。中国火箭事业的开创者,火箭专家、塑性力学专家。主要从事火箭的研究与设计工作。晚年从事弹塑性断裂力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擅长于运用力学的基本原理解决火箭研制中的技术难题。

  1921年12月29日,杨南生出生在异国他乡;长大后,他却把根扎回了深深眷恋的祖国。他以优异的成绩自西南联大毕业,并考取赴英留学生。他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又放弃国外的舒适生活,响应祖国召唤,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他用学识和才华绘制了一张张蓝图,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创建了一个又一个“第一”。

  他参与完成了我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的研制;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火箭发射场;指挥了新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的研制;主持研制出我国第一型实用固体火箭发动机,让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出的“东方红”乐曲,传遍全世界!

  没有专用加注设备,就用自行车打气筒;没有自动遥测定向天线,就用手不停地转动天线;没有步话机,没有扩音器,杨南生下达试验命令时,就靠挥动手臂打哑语,扯着嗓门喊口令。

  中国的航天事业,就从这样的条件下起步、腾飞!

  当“我们也要搞自己的固体火箭”的声音响彻东方,杨南生又一次接过“军令状”,从此便将身心与固体火箭牢牢地捆绑,竭尽全力为它“助推”,也让自己的理想一起飞翔,在西方大国严密封锁的黑暗中摸索着追寻那一丝真理的微光。

  冰天雪地、漫天风沙走单骑,奔波在分散的厂所之间,只为抢进度,攻难关。

  沙原深处试验台旁,那一方小小的观察窗后,是杨南生坚毅而明澈的眼神。

  一次次与火焰近距离接触,只为观察发动机喷管摆动和燃烧规律。

  杨南生带领团队在阻隔和摸索中艰难前行。最终,药剂燃烧不稳定、药柱裂纹、脱粘,三大“拦路虎”终被攻克。

  三年间,经历28次试车,16次修改。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托举着东方红一号卫星直冲云天。在最后一刻,固体发动机有力的一推成功把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嘹亮的东方红乐曲响彻天宇。研制固体潜地导弹,再一次“白手起家”,又一次冒着极大风险“一步下海”。反复推敲、精心演算,扎实的学术功底、求真务实的作风令科技人员叹服。

  当巨浪出水、威震海天,中国的威慑力量又添了重重的砝码。

  杨南生说:“我这一生最幸福的是天上那颗会唱《东方红》的会转的星星上有我亲手摸过的东西!”

  杨南生是固体火箭队伍当之无愧的开拓者、领军人。他为后人树起一座科学的高峰、一座人性的高峰,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实践、去攀登。

  通过观看影片,我们从杨南生身上学习到:一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对祖国赤胆忠诚。二是长期的艰苦奋斗精神,始终昂扬着崇高的理想和执着的信念。人们感叹:对于一个单纯、真诚又富有献身精神的科学家来说,科学就是他的信仰。为此,他有着一般的无畏与执着。三是严格的科学精神,不惜一切代价,捍卫科学真理。

  杨南生有着人世间干净、丰富、高贵、灿烂的灵魂,他的人性之美,洗涤了我们的灵魂。

  我们从杨南生身上学习到了爱国、艰苦奋斗、默默无闻和乐于献身祖国事业的优秀品质。他是一个中国固体火箭科学家,他是中国固体发动机的"丹柯",他是中国无数的"无名英雄"大军中的一员。

  杨南生同志的精神,将激励着广大科技工作者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努力奋斗。特别是我们遂宁的科技工作者,将在遂宁市委、市府“对标跨越、提质提速、赶超进位”,“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经济社会全面融入”“城市能级全面提升”“产业园区全面升级”“美丽乡村全面振兴”“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六大对标行动中,为筑“三城”兴“三都”、加速升腾“成渝之星”、加快建设成渝中部现代化建设示范市做出新贡献!

  让我们向杨南生表达深深的缅怀,并向他和如他一样为航天事业奉献毕生心血和才智的前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遂宁市老科协 蒲成俊)

  • 天府信息快讯LOGO

    欢迎访问天府信息快讯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