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天府文学 > 正文
沈跃新:新繁的四大会馆(三)——新都故事(31)

来源:    综合作者:     2023-08-30 10:00:34    浏览量:


沈跃新(四川)


          
江西会馆

         江西会馆座落在新繁的正西街,后接陕西会馆,与黄公馆仅一巷之隔。江西会馆过去又称万寿宫,也叫江西同乡馆。

         江西省是我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发源地之一。江西的龙虎山,三清山在道教中地位显赫,道教思想和说教在历史上对江右商帮的发展极为重要。过去的江右帮是这样的。据魏僖《曰录杂语》记载:"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所以人们习惯称古代江西商人为江在商人。江右帮随明代海禁政策逐渐兴起,江右帮人数众多,操业甚广,小到针头麻线,大到开铺兴厂,他们活动地区广泛,渗透力极强。他们以地域为中心,乡谊为纽带,以"乡亲相助",为宗旨,会馆、公所为其在异乡的联络计议之点,逐步形成又亲密又松散的自发性商人群体。

江右商帮在历史上与晋商、徽商鼎足而活跃全国。

         据说,在清乾隆年间,全国各地都开始建江西会馆。明清时期的江右商帮已经有着"负贩遍天下的羙誉,五湖四海,天运弗届,乃至云贵川缅甸的边远蛮荒之地。

         据有关资料统计,民国北京共有江西会馆65所。四川也有328所。

         江西会馆最初的筹建是乾隆"天地人"三才之一的"地安"曹秀先。以后,江西会馆遍布全国各地。其总辖为江西"天地人"分别管理,称之为"天安、地安、人安。"

         新繁的江西会馆是由江由人潘清富(属地安)从江西携巨款银元来修建的。

         他按照从江西带回来的图纸,先修万寿宫,他在城外取土运回垫高基础,使万寿宫基础地面高出12米,修16级台阶,使万寿宫大气磅礴,力压城内许多寺庙建筑。

         万寿宫内供奉的是江西人文化偶像许真君。

         许真君是当时江西的文化大儒,也是一个为民除害,清正廉洁的英雄,他生性聪慧,不但懂得儒道学说,还能行医治病,许真君是一位江西人十分崇拜的先哲。

         所有江西会馆的万寿宫,都供奉他。

         新繁的江西会馆,修建得高大宏伟,在江西会馆的正面,有牌坊式的建筑体,呈山字形,牌坊石头上刻有人物、龙凤、狮虎,这些雕刻皆栩栩如生。牌坊顶梁刻有"万寿宫"三个大字,蓝底金字很是耀眼。


         江西会馆与陕西会馆离得很近,有一大型水塘相隔(据说是取土后留下的)。万寿宫高于陕西馆大殿很多。宫门内大殿屋顶琉璃黄瓦,重檐画栋,金碧辉煌。大殿正中的绣金帷幄里,真君塑像高大而立,12真人分列两旁。12真人个个高大威猛,虎虎有生。在三殿之前的空旷地上,有6株高大的柏树和8棵桢楠,这些高大的乔木,挺立于江西会馆,显得庄严而气派。

         江西会馆比陕西会馆修得气派巍峨,看起来当时的江西人很有经济实力。

         江西会馆一是议事场所具有调解、裁决纠纷的作用。二是举办公益慈善事业。三是朝拜祭祀场所。四是商业中介。

         每年的农历二十七(据说是许真君诞辰日),最为热闹,不管是江西人还是新繁本地人,一大早就赶来朝拜,大殿的供案上摆满了供品,焚香祈祷以表达对许真君的虔诚心愿。还有就是每年的清明节和中元节(7月半)的烧纸祭祀活动,江西会馆都提供免费。特别是中元节还有"打醮度孤"活动。据老一辈的人讲:打醮要6位以上的人同时进行。其中一人穿黄色道袍为主醮师,其余人则穿黑色道袍和蓝色道袍,同色相对,各施其职。整个仪式要分为三天进行,每一个步骤,每一段唱诵,每一次乐器的奏响,都表现了不同的意义。其实打醮就是超度亡灵,向其子女宣传孝道,用《孝经》来度其后辈。

         在各种朝拜活动中,人们拾阶而上,来到大戏台(大戏台在修新繁大会堂时拆除)。

         人们耐心地等待开戏。赣戏是江西的地方剧,是古代四大声腔之一,

其中在戏台上表演的大幕剧《珍珠记》、《张三借靴》、《还魂记》还有江西流行的《采茶调》,整个演出是高潮叠起,观戏的人们不断鼓掌。

         江西会馆还修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四合院厢房,这些厢房都是天楼地震,冬暖夏凉,四合院厢房主要是供江西人来新繁办事的休息驿站。江西人当年长驻新繁有近千人,每年一到农历正月二十七前后,江西人可达四、五千人,加之当地人有近万人在此活动。

江西人的大批撤离是在张献忠剿四川前后。临到解放前夕,江西会馆关门歇业。

         解放后这些厢房改为民居(我家1963年一一1966年曾住在江西馆的四合院)。万寿宫的内的塑像被销毁移除,其大殿1965年被温江地区文工团(又叫都江文工团)用作培训学员的练工房和排练专用场地。当年该团在此排演了《箭杆河边》、《霓虹灯下的哨兵》、《南方来信》,《春风杨柳万干条》《抓壮丁,《刘三姐》,《珊瑚颂》等歌剧、话剧。他们白天在大殿排练,晚上在新繁大会场演出。

         文革以后,这里办起了幼儿园,孩子们在没有拆除的大殿里幼学。

         江西会馆在新繁约三百年,他们传播了江西的文化和商道以及戏剧,他们开设的茶馆、酒店、商店都对当时的新繁县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过去的江西人无论男女老少都称为老表。新繁人昵称为"江西老表"。

         这种称呼拉近了江西人与新繁人的距离。

         "你好!老表!",你好"江西老表!"(未完继续)


  • 天府信息快讯LOGO

    欢迎访问天府信息快讯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