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天府文学 > 正文
袁晓辉:也谈落花生

来源:    综合作者:     2023-11-22 22:18:43    浏览量:


袁晓辉(四川)


         
我们上中学的语文第一课就是《落花生》。当老师告诉我们这篇文章的作者笔名也叫做“落花生”时,我觉得好奇。其实,我也喜欢花生。一些地方叫做“落花生”。“落花生”的真名叫做许地山。后来在学习中国文学史时,得知他是新文化运动的骨干,是以东南亚、闽台粤地方题材为主的作家。这篇课文引起了我的兴趣,我至今依稀记得文章的开篇“我家的院后有半亩隙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落花生,在四川就叫做“花生”

       我小时候,喜欢吃花生。特别是四川闻名的“盐米子”。就是用食盐炒脆的花生米。那种香味特殊,口味特殊的盐米子,当时卖五分钱一包,大约有将近一两脆花生米。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带壳炒花生两分钱一堆,大约也就是将近一两。要知道那个时候,一斤大米也才八分三。

       记得四岁左右,我学大人刷牙,不慎把鼻翼摔了一个小口子。在医院里贴上一块敷料,开了药。医生千叮咛万嘱咐:不能吃燥食物。回家后第二天,我把给我中午吃饭的五分钱(当时人们普遍是吃两顿饭,早饭和晚饭,中午最多就打尖,也就是吃点零食)买了一包盐米子。所以说,我喜欢吃花生,就是不顾这些禁忌。

       后来上学,在劳动实验基地,我看到了落华生的实体:地上长满像洋槐树叶那样形状和排列,叶片比洋槐叶小的嫩绿的植物,开着小小的黄色的花和一些扎进地里的根状物。花生植株矮矮的身子,匍匐在地面。

       真正的种花生,则是我们下乡后,生产队在叫做“小河湾”的一片砂质地里。我们当知青时,是计划经济时期。那时,计划就是法律。国家的方针是农业以粮为纲。生产队的土地,不是想种啥就种啥,啥能多挣钱就种啥的。而是规定了粮食地是多少亩。其中水稻、多少亩、小麦多少亩、油菜多少亩。生产队长在这样的条件下,既要完成计划,又要考虑社员的需要。于是在小河湾那片沙骨子地种了花生。收获时,我看到了花生植株全株的真实形状。收获完后,社员的小孩都跑到地里寻找漏网花生。年底,我们每个社员大约分了五斤带壳花生。这在当时(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连肥皂都要凭号票购买,农村没有火柴使用火镰取火的紧缺时代,花生是难得的春节佳品。我把花生带回家,父母都很高兴。须知,六零年我们全家五口人春节配给的带壳花生才两斤呢!

还有一件事:1959年,粮食关正艰难的时候,我还吃过花生粕。那时我的一个父亲在油脂公司工作的同学,偷偷那些菜油粕、花生粕到学校,给我们两三个要好的同学分一点。菜油粕苦涩,花生粕香,也无异味。就是那榨了油和花生粕,也只能偶尔分到一点。有花生吃,成了我们的奢望。

       粮食关以后,物资供应好了一些,但是因为计划、收入、价格等因素,我们还是很难买到花生吃。都是逢年过节才配给一点。平时要买,就是糖果店的花生占、鱼皮花生等花生制品,价格就贵多了。对于绝大多数人是低收入的现状,吃花生还是难事。这种配给制一直到改革开放后。

       其实,中国可能就是花生原产地之一。在考古中,发现4700年前碳化的花生种子;在中国唐朝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载“形如香芋,蔓生”、“花开亦落地结子香芋,亦名花生”。元朝人贾铭入的《饮食须知》载有“落花生,味甘,微苦、性平,形如香芋,小儿多吃,滞气难消”。那时,我们想吃花生很难办到。不仅品种少,而且数量少。

       而据统计,2019年,我国年产花生1752万吨。平均每个人可达26斤。现在,可以尽情吃花生了。

       现在,市场上,花生供应丰富,而且品种多。生花生、脆花生、卤花生、酥花生、酒鬼花生、油酥花生、鱼皮花生、五香花生、花生油、花生酱、花生糖——应有尽有。

       如今,我们可以每天吃上一捧花生,或者花生制品。

       许地山的《落花生》发表已经有百年时间了。百年沧桑,百年变化。花生,或者叫做落花生的境况何尝不是这变化的缩影——一个微不足道的缩影。




  • 天府信息快讯LOGO

    欢迎访问天府信息快讯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