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天府文学 > 正文
蒲宇伦:读陶渊明田园诗有感

来源:    综合作者:     2023-05-07 17:01:07    浏览量: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耕古国,伴随农耕的发展农耕文明不断进步,农耕文化也不断繁荣,农耕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汉字、造纸、印刷术为农耕文化奠定了延续传承的根基。书,成为传承文化的载体,读书成为学习文化,传承文明的途径。耕读传久远,诗书继世长。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在东方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与山水田林相依相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顺应自然,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忙时耕种,闲时读书,亦耕亦读。在漫长的封建皇权统治时代,不少从耕读世家走出来的贤才世子,科场中举,入朝为官为宦,也有不少从农村田园,黄土地上,刻苦攻读,饿其体肤,劳其心智,成为文人墨客,有的成为大师名家。

  出生于公元前365年的陶渊明是东晋末年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有报国之志,少年苦读,青年宦游,入朝为官,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由于对官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羁绊重重,上任八十多天便弃之而去,“归去来兮”从此归隐田园。他成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最近有闲品读了陶渊明的部分田园诗,最耳熟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种豆,豆苗成长杂草也随着长了起来,诗人早晨迎着朝阳去锄草,到旁晚月亮露头才扛着锄头归家。陶渊明弃官归田园,回到自己渴爱的故里,耕田种地,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从心底里厌恶了官场,厌恶了花花绿绿,喧嚣烦躁的闹市,回到他真心喜爱的山丘田园,回到与世无争的凌静农家,诗人所向往的庭院是篱笆墙内开满五颜六色的菊花,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诗人把官场视为“樊笼” 久久在樊笼中受到各种礼数,各种规戒的羁绊,归居田园“复得返自然。”。诗人归居田园不做观光客,也不是坐吃闲饭,而是春种秋收和农民朋友乡亲父老讨论桑麻成长之道,担心霜冻之灾,诗里这样写到:“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出生农村父亲早逝,在母亲的培养教诲下性格倔强,读书发奋,思想开朗,热爱生养他的故土“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田园是其爱丘山的本性,爱农村守耕读,传家风成家业;过着同普通农民一样的田园生活,父老乡亲的诚挚交往,山水田林的自然环境,给有抱负善学习的诗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在此期间创作了许多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如《归田园居》五首,《杂诗》十二首,一千六百年后的今天,读起来仍十分亲切,感人。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也就是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不同的是因为他是有极高文化修养的农民,会写诗作赋的农民,。因其居住地门前种植有五棵柳树,被称为五柳先生。五柳先生给后人留下了几百首和文是江西的首位文学巨匠,给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日的时代,进入了信息化、高科技、现代化、网络化的新时代;今日的华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化迅速推进,许多农村人口涌进城市,振兴乡村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的艰巨任务。城市和农村的差别将不断缩小,绿水青山带笑颜,生态环境宜人居,在车水马龙热闹喧嚣的城市生活的人,都十分向往恬静优雅的田园生活,不过真正要到农村去居住、去当农民的人不多,许多年轻人从农村到城市打工,而今想回归田园居的也不多。

  新时代的农村农耕文化需要复兴,需要更多有志青年去奉献才智,需要文化人去助推,需要文艺工作者去讴歌!

  要是五柳先生还健在,他的新归田园居一定会更加精彩纷呈!

    吟读陶令田园诗,归去来兮风雅辞;

    弃官归田洪浩志,耕种诗苑非傻痴。

    耕读传家久远事,诗书继世名仕知;

    农耕文化续千载,神州处处都是诗!

(兴文老科协蒲宇伦)

  • 天府信息快讯LOGO

    欢迎访问天府信息快讯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