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渠县民俗文化创新发展的“拓荒牛”——记渠县老科协会员、渠县民俗文化协会会长陈科

来源:    综合作者:     2023-05-29 07:08:05    浏览量:

       陈科作为一名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教育工作者,一直对我国传统的民俗文化十分喜爱。2011年2月退休以来,他潜心收集、挖掘整理渠县民俗民间文化,探索民俗民间文化的科技创新最佳途径,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渠县打造全国巴文化创新融合发展高地做出了积极贡献,为渠县老科技工作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起了示范作用。


强挖掘探索,扬民俗文化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陈科退休后,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积极收集、挖掘整理渠县民俗民间文化,通过进校园宣讲、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等形式,探索传承发展民俗民间文化的有效途径,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他走村串户挖掘民间资源,提出在贾家寨建民俗文化村的建议方案,由县文旅部门进行了项目包装。组织团队同仁研制梆札微型彩亭,让彩亭艺术进校园。先后在渠中、三汇中学、渠县三小等校开设讲座宣讲彩亭艺术。他根据国家非遗三汇彩亭高、大、惊、奇、险的特点,为保护儿童安全,提出了用仿真人替代真人的亭顶人物的设想和彩亭艺术工艺产品设计与产业化的建议方案。作为渠县民俗文化协会会长,他团结带领团队,深入乡村院坝,搜寻农耕生产生活用具,无私奉献,踊跃捐赠。共征集农耕生产生活用具300余件,创造性建成民俗文化陈到馆,使根脉延续,传承了农耕文化。编辑出版渠地名故事《宕渠印记》、《渠县民间语言》,为渠县增添了文化名片,两部书成为渠县打造全国巴文化创新融合发展高地的靓丽景簇。


抓特色优势,促乡村振兴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指出了特色的重要性。一个地方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影响力,但要使文化影响力转化为软实力,进而转化为地方经济建设的生产力,就必须要有科技创新思维。在陈科具体指导下,渠县创建了独独具特色的民俗民间文化示范点六个,做到了一点一特色,一点一优势,与当地经济发展接轨,助力乡村振兴。每个点都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锦铺院示范点周琳,以民俗为特色做网络直播,170万粉丝,被喻为渠县的李子柒,为当地村民直播带货,特别时柑桔线上销售大增,有力地带动了村民致富。其它各示范点也根据各自优势,将民俗与经济接轨,如王光军的黄黄梨,汪才福的民间珍稀物品等,都在当地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陈科还担纲起达州市立项课题“民俗民间文化促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探索”的研究任务,该课题进入了达州市十三五社会科学资源库。他带领课题组撰写的6000多字研究论文,在《方志四川》发表。参与全国脱贫攻坚百村调查,形成调研报告上报省市,进行横向纵向交流。


以文化铸魂,谋创新发展

 “文旅结合,文化铸魂”。陈科在与映象大山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文化合作过程中,积极支持打造中国黄花之乡渠县黄花博览园项目。他牵头筹备在成都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川农大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田孟良、省农业农村厅高级农艺师唐刚、三为花(四川)生态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泽发,全国著名诗人作家杨牧、周啸天等专家学者到会,探研黄花博览园建园模式、研学模式,进行黄花皮蛋、黄花咸鸭蛋的研发,为把博览园建成助推渠县黄花大产业窗口,集聚了专家智慧。他支持对传统染艺进行升级,进行扎染、蓝染实用新型技术研究,为申报非无物质文化遗产奠定了基础。他还与人合作,帮助企业搞科技创新,曾获食品生产的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七项。

  陈科同志在渠县民俗文化的原野上,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以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歌学会,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的扎实功底,引领团队同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砥砺前行,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无愧为渠县民俗文化的“拓荒牛”。(王智)

  • 天府信息快讯LOGO

    欢迎访问天府信息快讯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